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9909254333 总编信箱:1182290666@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民教育 > 校园话题 > 正文

撤点并校十年:陕北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

www.peopletop.com.cn(2013-02-25)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春节春节后返程高峰,农村孩子跟着打工的父母去城里上学。 中新社图

  农村中小学大量减少、小学生成为寄宿生、农村再无琅琅读书声……和全国其他省区一样,我省农村学校布局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撤点并校的大规模调整。从2001年到2011年我省的小学数量减少近七成,延安和榆林两市已经在2010年以前基本完成撤点并校工作。

  为了适应农村学生数量的变化,陕北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陕北撤点并校的效果如何?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的路该怎么走?十年回望,被称为第“四”农的农村教育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牵动全社会的神经。

  1、解决了老问题又出现新问题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一场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运动”使全国农村中小学减少近30万所。

  延安和榆林两市拥有我省超过1/3的土地面积,却只有全省1/7的人口;2012年,我省的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02%,延安和榆林的城市化率为52.27%和50.36%。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陕北“空壳村”增多,农村生源不断减少。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陕北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有更强烈的必要性。截至2012年10月,榆林市的农村小学从2000年的5574所减少为549所,延安市的农村小学也减少了七成多。

  “十年前,薛岔乡总共有一千多名小学生,随着生源逐步减少,2007年9个农村小学全部撤并到中心小学,现在中心小学六个年级只有180多名学生。”近年来,吴起县薛岔中心小学校长陈雄管的学生越来越少。

  从2007年9月起,吴起县开始“县办初中、镇办小学”,采取了最“彻底”的撤并方式开展集中办学,全面推进农村寄宿制教育。吴起县因重视教育闻名全国,全县寄宿制中小学的软硬件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惊呼“比西安的大学还要好”。

  撤点并校让农村学生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学生往返学校的安全问题、家长陪读增加的经济负担,也逐渐成为他们不能承受之重。同时,小学生家庭关爱的缺失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形成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我的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但是灵活一些的创新题不会做,他们接触社会、融入家庭的时间太少了。寄宿生活对低年级学生的性格影响很大,看起来总是灰溜溜的,没有了小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我觉得他们挺可怜的。”

  撤点并校,到底利弊如何?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局人员说,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在实施的时候工作方法不细致,简单地以学校人数作为撤并的依据。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撤点并校也应循序渐进,在重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更要照顾到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和承受力。
2、“恢复”需要有比"撤并"更严谨的态度

  面对撤点并校出现的种种问题,陕北一些被撤掉的农村教学点正在家长的期待中逐步恢复。

  6岁的周宏宇来自四川,父母在榆林市榆阳区打工谋生,全家在牛家梁镇郭家伙场村租房住。“村里的小学两年前就撤掉了,在原来的校址上建了一所幼儿园。去年8月孩子幼儿园大班毕业后我就开始发愁,孩子太小了,怎么到镇上的九年制学校去寄宿呀?”周宏宇的妈妈说。

  2011年8月,郭家伙场村小学和牛家梁镇的其他9个村小学被撤并至镇上的明德小学和九年制学校。但没过一年,就“并”不下去了。
3、后撤点并校时代该何去何从

  去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数据,十年间我国农村的中小学数量锐减一半,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针对全国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在去年9月初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各省方案在修订之后上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来审核,审核备案之前,各省一定要停止撤并学校和教学点。

  《意见》明确要求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面对后撤点并校时代,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康认为,学校的消亡创建是动态的,只不过在撤点并校这一阶段更集中、更呈规模化,所以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孩子在农村上学的大都是弱势群体,也是真正需要用知识脱贫的群体,关注农村教育也是社会公平的问题。应该给予农村学校特殊的政策扶持,给农村教师特殊的补贴,像引导大学生当村官一样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撤并学校那么简单。它涉及被撤并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重新分配、被撤并校资产的处置与使用、学生上学交通工具的配置与安排、学生食宿问题的解决等等。

  对于如何合理布局农村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称,重点在四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布局:新撤并的学校要审慎,要强化程序公正科学;不撤并的学校要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已撤并的学校要认真核查,完善配套的工程;恢复和新建的学校要科学,要加强预测规划。

  农村教育不只影响一户农民,更是会影响几代中国人。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如何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社会效果最大化中取得权衡,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应掌握的一门执政艺术。

  十年关注农村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最近十年在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都把农村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把农村教育放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谋篇布局。

  这1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村教育的重大举措,逐一化解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旧难题。其中几个重要文件及重大决策,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出台,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由乡村转到县级,经费来源主渠道由农民转到财政。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薄弱问题,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国家投入100亿元在西部地区实施为期4年的“两基”攻坚计划,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200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娃娃住宿舍才6岁,整天晚上闹着不睡觉,生活老师也没办法。老师说娃娃上课不认真听课,老师一问才知是想着‘我妈妈啥时候接我呢’。周日下午往学校送就哭得不行,有时候天黑了我都走不了。娃娃太小了就不适合住校么!”杨小英现在提起自己孩子上一年级“受的罪”满是心疼。

  一方面,九年制学校的辐射半径超过10公里,低年级的学生往返不方便;另一方面,校方要保证这么小的孩子在学校24小时安全,管理难度也比较大——撤点并校一年后,2012年8月,牛家梁镇恢复了8个农村教学点,开始接收附近一年级的适龄儿童入学。

  “幸好赶上了恢复农村教学点,现在孩子可以在家门口读一年级,每天能吃到我做的热乎饭,我也能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陈宏宇的妈妈很高兴。现在,郭家伙场村的一年级共有28名学生,和民办的贝贝家幼儿园联合办学,幼儿园的体音美老师为一年级的学生兼职代课。

  据了解,牛家梁镇恢复的农村教学点将只有一、二两个年级,其他年级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明德小学和牛家梁镇初级中学(原牛家梁镇九年制学校)就读。同时,牛家梁镇还有个设想:将语数等基础课老师固定在教学点,让其余课程教师“走教”,即代课老师在各个教学点循环教学,期待以此提高基层教学点的师资水平并有利于教师的交流和管理。

  牛家梁镇的农村小学是陕北农村恢复教学点的个例。哪些已经被撤并的农村小学可以恢复?如何恢复?“恢复”需要有比“撤并”更严谨的态度。

  《中国青年报》曾评论说:在这一过程(农村撤点并校)中,最重要的利益群体——农民恰恰缺位,他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撤并乡村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主张。如何建立必要的民主程序,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有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而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恢复的学校应当是“之前没有进行过科学论证的、非理性地撤掉的”,“恢复已撤校点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家长的意愿。”

 

编辑:西部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人民头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人民头条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