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头条:人民之声 人民至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宝鸡千阳:望鲁台上好风光 燕伋文化美名传

www.peopletop.com.cn(2022-10-2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宝鸡市有12个县区,传统上将这12个县区分成川塬县区和山区县。川塬县区主要有金台、渭滨、陈仓、凤翔、岐山、眉县、扶风等4区3县,山区县主要有凤县、太白、陇县、千阳和麟游。兴然而起的闲谝不知不觉剩下千阳、陇县和扶风3个县没有谝了。这一篇就谝一下千阳县。

 

千山千水千阳县

 

大美千湖绿如蓝

 

千阳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北依千山,南临千阳岭,千河穿境而过。境内山、丘、塬、沟、川皆有,地形地貌特点为“七山二塬一分川”。

 

千阳岭,千阳人也叫南山,地理名称叫箭筈(kuò,指箭尾扣弦的部分)岭。源于陇山的吴山,西入县境,西南走向,止于陈仓区贾村塬。千山,千阳人(宝鸡人)也叫“北山”,主脉分导泾渭水系,又称“分水岭”。源于六盘山,由陇县入千阳县北,东伸到麟游、凤翔、岐山、 扶风县境内。千河是千阳人的母亲河。古称汧(qiān)水,得名于汧山。是渭河在宝鸡境内北侧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唐帽山南麓石嘴梁南侧,从陈仓区千河镇冯家嘴村汇入渭河。渭河南岸石鼓山出土的10面石鼓有2鼓写千水,即千河。千河全长152.6公里,千阳境内流长36公里。千河在宝鸡境内接纳大小支流63条,其中,陇县境内49条,千阳县境内14条。流经陇县、千阳、凤翔、陈仓等4个县区。年均径流量达6.75亿立方米。

 

塬与沟是千阳的主演、主角、主流,是千阳的血肉和筋骨。塬以千河为界,南面叫南塬,北面叫北塬。从东向西数,有崔家头塬、南寨塬、北台塬、曹家塬、张家塬、韩家堂塬、董坊塬、邢家塬、罗家塬等。千阳最大的塬是南寨塬。沟主要分布在千山南北及千阳岭北,千山北面较大的沟有水寺沟、槐芽沟、殿沟、祁家沟、仓坊沟等,沟溪经高崖河流入泾河;千山南面较大的沟有上店沟、柳王庙沟、石鱼沟、王年沟、潭沟、咸水泉沟等,沟溪经千河流入渭河。箭筈岭北面较大的沟要有三泉涧沟、水沟、柿沟等。宝鸡市最大最深的沟就在千阳。位于冯家山水库东侧的宝平高速五里坡大桥桥梁高度达172米,被誉为西北第一高桥。

 

一川就是指千河川道。古有“群山千障出,数里一川开”之说。千阳人大都居住在川道和塬上,千河川道一直是千阳最富庶的地方。清代千阳八景中第一景就是“清汧东注”。

 

先有千山,再有千水,然后有千阳县。千阳境内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距今约6000~7000年前,就有先民耕作放牧,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在周部落活动区内,“故其民…好稼穑、殖五谷”(《史记货殖列传》)。周孝王时,秦非子“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史记秦本记》),成为秦人由游牧发展为农业民族的转变之地。千阳这块地方从来没有设过州府。单独设县可追溯到距今2226年前的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刘邦平定雍州后分县南部地置隃麋县。北周天和五年(570)恢复县制,并以县城位于千河之北得名汧阳县。从公元570年算起至2021年,千阳县这个名字已使用了1451年。历史上千阳县城曾历5次搬迁。第一次,隃麋县县治在今城关镇千川村,以县城东边一块美丽的沼泽地的名字定名;第二次,北周天和五年(570)汧阳县县治移至今晖川河滩,古时称马牢城;第三次,建德四年(575)县治移至今武家磨村西;第四次,元至治二年(1322)县城移至今毗庐寺东;第五次,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县治移至今城所处。

 

千河悠悠,一水相连;陇山莽莽,一脉相承。宝鸡西北的两个山区县千阳县和陇县,历史上一直称千陇,曾有过“三合三分”的演变。秦统一六国后置汧县,县治在今陇县东南镇郑家沟,当时,千阳这块地方归汧县管辖。这是第一次“合”。西汉高祖二年(前205)置隃麋县,这是第一次“分”;西晋,更“隃”为“榆”,隃麋县并入汧县,这是第二次“合”。北周天和五年(570),置汧阳县,这是第二次“分”;1958年11月,撤销汧阳县,千陇两县合县,这是第三次“合”。1961年8月,千陇两县分设,这是第三次“分”。这中间有一个小插曲,曾改汧阳县为迁阳人民公社,恢复时,改“迁”为“汧”。1964年10月,国务院公布,改“汧”为“千”。从此,千阳县名一直沿用。

 

交通是山区县发展的最基础条件。1936年前陇海铁路开通前,宝鸡的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北山脚下的扶风、岐山、凤翔,因而,商周时的安夷官道,秦代的回中道,汉代以后的丝绸之路,明、清“汧陇道”“仍通达”(见《宝鸡古代道路志》)都通过千河川道,千阳可以说一直是省道国道上的节点。随着宝鸡的繁荣,交通逐渐以宝鸡为中心,1936年、1942年分别建成的宝(鸡)平(凉)(省道 212线)和风(翔)千(阳)公路。风(翔)千(阳)公路虽属344国道,却是普通公路,带动作用小。省道 212线卡脖子路段一直是千阳岭,比翻秦岭更困难。1998年建成的千阳岭隧道虽有缓解,但因建的太高,弯多弯急坡陡,且隧道过几年就要大修维护,制约了千阳人的出行。1995年宝(鸡)中(卫)铁路、2010年宝(鸡)汉(中)高速公路开通,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千阳交通的瓶颈,把千阳联入全国交通干线网络。

 

千山虽不高,千水也不大,但一下雨,塬不留水,沟不聚水,塬比河又高出几米甚至几十米,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治山治水是关键。千阳历史上旱、涝、雹、冻、风、震、虫等自然灾害程度不同的反复发生,翻开千阳志史,就是一部灾难史。尤其是夏秋之交,暴雨来临,山洪暴发,年年河堤冲毁,百姓担惊受怕。明清时期,有一首歌谣写到:“千河水弯又弯,百姓眼泪擦不干,半夜下雨水上漂,天旱出门把饭讨。”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7年)六月二十五日,千阳县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洪水。《千阳县志》载:“晚子时至次日午,大雨,汧(千河)、晖(冯坊河)二水暴涨,冲毁县城,知县张涵全家溺死,民漂死者无计。”当时,千阳县归凤翔府管辖。次年(1548)正月新上任的知县斯民表(四川省西充县举人)是个负责务实的人,一面安抚灾民,一面筹划建新县城。同年,凤翔府安排眉县知县王令实为总领,集凤翔、千阳、岐山、扶风、麟游、眉县、宝鸡、陇州等八县(州)工匠和民工在今千阳县城的地方修筑了汧阳新城。又将麟游县的雪白里(今高崖镇辖区)划归千阳管辖,以增加人口和赋税。很欣慰的是,千阳有个文化人兰秉祥亲历了那场罕见的洪水,撰写的《千邑河水变异记》《新建千阳城记》,记录了千阳老县城被洪水冲毁和新县城建设的概况,揭开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治理千河是古今千阳人的共同心愿。历史上开发千河,兴修水利,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禹。《尚书·禹贡》中有“导汧于岐”,比西汉引渭河水,开挖成国渠早了近2000年。千河千阳段始于夏禹在千河上开凿石峡,称大小石门。明清千河两岸修有简易的灌溉工程。综合治理千河始于1960年。1977年前主要在千河两岸修防洪堤、防洪坝、丁字坝,为标本兼治,后又在支流上修小水库,修引水渠道。1987年7月15日18时至次日10时千阳突降了历史上有水文纪录以来的最大暴雨。水沟、草碧、寇家河、红峰(原黄里乡)和城关镇等5个乡镇,降水达253毫米,千河流量达1300立方米/秒。这场暴雨规模堪比明代的那场暴雨,损失比明朝小得多,全县仅死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1472万元,防洪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防御县城城区30年一遇洪水,1996年至1999年,重新修筑了县城周围千河、冯坊河河堤,绿化并修建了观赏景观,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方便。另外,六七十年代南北两塬修建的梯田,不但起到了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使旱田变水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物,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千阳山川的原貌。千阳梯田已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垂青。

 

千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冯家山水库。1974年在千河下游建成蓄水的冯家山水库受益的是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永寿、乾县等七县。冯家山水库大坝设在千河下游的凤翔、陈仓交界的冯家山山谷,库尾止于千阳县城千河大桥,长约20公里。千河境内长15公里,水面1415平方公里。是关中道最大的蓄水工程。

 

冯家山水库千阳移民区位于千河川道,淹没了千阳人引以自豪的古代驿站、千年集镇----黄里乡,千阳人的米粮川、面瓦缸。使黄里特产桃花米绝迹了几十年。据《千阳县志(1988-2010年)》载:“1971年至1978年共搬迁黄里、城关2个公社15个大队28个生产队,897户4514人;1980年至1998年进行移民再安置699户3403人,淹、浸没耕地828.82公顷,征用库区及沿岸土地836公顷。”中间出现过移民倒流、移民上访等问题。2006年中省出台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凡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连续固定不变补助20年,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库区移民搬迁遗留问题。移民搬迁,离开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的故土,是千阳人为冯家山水库建设、为8个灌区农民做出的第一次巨大牺牲。

 

1996年宝鸡市出台《宝鸡市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标志着冯家山水库由过去单纯的灌溉功能转为城市供水、工业供水等综合性功能。为千方百计让宝鸡市民喝上干净卫生的优质水,千阳人忍痛割爱,先后关停并转了千河流域的污染企业,使千阳微弱的工业经济更弱,制约了千阳的发展,这是千阳人为冯家山水库发展,为宝鸡市民做出的第二次巨大牺牲。

 

不知冯家山灌区的农民,宝鸡市区居民中有多少人,能对千阳人这种无怨无悔的牺牲和奉献肃然起敬呢?

 

水源保护倒逼千阳最早建起了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并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四期等生态工程,在千河沿岸和库区周边植树种草,封山禁牧,最早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宝鸡的后花园打下了植被基础。

 

冯家山水库一落成,千阳人就亲切地把水库称为千湖。为解决母亲河千河对于千阳人来说是个匆匆过客的遗憾,破解守着关中最大水面这个金饭碗,还宥于发展的宭况,1999年千阳县依托冯家山水库库区和高崖国有林场,开始建设千湖风景旅游区和莲花山狩猎场。2000年国庆千湖风景旅游区开门迎客。2002年取缔了水上观光项目。

 

湿地公园是指“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湿地公园分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湿地公园两个等级 ,其中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始于2005年。

 

千阳县紧紧抓住先行一步的契机,积极争取将千湖风景区列入2008年第二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国家共20处,陕西省共5处)。依托库区湿地,先后建起了水生植物园、湿地门户区、湿地珍禽观赏区、蒲家山植被恢复区、秦风民俗园、纸坊湾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成为集森林生态观光、水上娱乐、休闲度假、垂钓狩猎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旅游区。2011年,千湖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30只朱鹮从汉中洋县来到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家落户。之后铜川、楼观台放飞的朱鹮又来千阳安家。千湖现在已成为西部地区各种候鸟越冬的理想之地和重要驿站,每年冬季30万只在此栖息逗留的鸟形成一幅“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的和谐景象。今年是朱鹮发现40周年,舞蹈《朱鹮》亮相春晚,十四运吉祥物朱“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十四运开幕式当天(9月15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了专题片《朱鹮记》。部分画面来自千湖。

 

人杰地灵民风淳 燕伋精神咏流传

 

千阳这块地方曾经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因而民风纯朴,人杰地灵。千阳七山养育了负笈从师不远千里,铁肩道义,筚路蓝缕设教授徒,广传儒学的孔门隐圣燕伋。千阳二塬培育了无私无畏远离奸佞,出于污泥而不染身,辞官归里入祀乡贤的西汉丞相司直郭钦。千阳一川孕育了正气凛然急公好义,大智大勇胆识过人,柳公铭文留记青史的唐忠烈将军段秀实……千阳人尊敬地称燕伋、郭钦、段秀实为千阳三贤。明天启元年(1621),汧阳知县夏之时为追念乡贤,建三贤祠,祀燕伋、郭钦、段秀实。千阳三贤精神不仅影响着一代代千阳人,也给世人留下无尽的精神食粮。影响最大的是燕伋。

 

历史上春秋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燕伋生活在春秋末期。公元前 541年(周景王4年、秦景公35年)燕伋出生于千河南岸的燕家山(今千阳县水沟镇水沟村),卒于公元前476年。当时千阳这块地方归秦国管辖。燕伋4岁时,秦国第13任国君秦景公去世,秦景公就是秦公一号大墓的主人。该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殉葬了186人。那时,秦国是西方的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正处于崛起时期。

 

燕伋的成功多亏两个导师。第一个导师是他的父亲燕滕。燕伋18岁娶妻壤氏,19至20岁,父母相继去世,燕伋成了一个孤儿,燕滕是一个读书人,出于对西周小康社会的眷念和对以齐鲁为代表的中原文明的向往,留下了让燕伋出国到鲁国求学的遗愿,正是这个遗愿,确立了燕伋的人生方向。第二个导师是孔子。孔子比燕伋大10岁。22岁燕伋只身到鲁国曲阜求学,从此,孔子对燕伋来说,亦师亦父。

 

燕伋一生干了两件顶天立地的事。一是三次共17年到曲阜求学。22岁至27岁这5年,主要是跟随孔子及同学仲由等人,周游列国,考察礼制。35岁至40岁这5年,主要跟随孔子到齐国,接受了齐鲁文化的浸染和熏陶。58岁至65岁这7年,主要是吊唁孔鲤,安慰老师,陵前守孝。千阳县文化学者王育林、蔺东学、李勤真在其合著的《先贤燕伋》一书的后记中推断,燕伋这7年还做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不但与颜回、言偃、卜商等人一起整理、修订了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还与言偃、卜商、端木赐等人参与了《论语》一书的编纂。而《论语》中之所以没有出现燕伋,或许就是他本人将其中涉及自己的提问全部删去,只留下“子曰”起头的孔子回答。千阳文化学者史永峰认为燕伋第二次、第三次赴鲁是“身负使命、奉召前往”,主要帮助恩师整理编纂典籍,将燕伋确立为“孔门隐圣”当之无愧。守孝期满,返回故里第二年,燕伋因疲惫伤心过度去世,享年66岁。光是三次从秦国到鲁国往返,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非常人能比。把家撇给妻子17年,如果不是贤内助的支持,也是办不到的。按现在学制,17年相当于从小学到博士毕业,燕伋活到老、学到老,不愧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第二件是40岁至58岁这18年,燕伋作为西北大地上孔子唯一贤徒,在距老家燕家山18里的渔阳开坛设教,教授“礼、乐、射、御、书、数”,从而“开西秦设馆教学之先河”,使儒家学说在秦地广泛传播。这种壮举,不亚于孔子周游列国。之后,东汉马融在扶风绛帐开坛,北宋张载在眉县横渠开坛,或许是受了燕伋的启发和影响。渔阳就是现在千阳县城关镇西关村,在县城边上,燕伋公元前501年看上渔阳这块地方,比公元1548年千阳县城最终落在这里,整整早了2049年,贤人的眼光就是超前呀!燕伋在渔阳设教的18年间,因思师心切,便每日在学堂后面的黄土塬边,登高远望鲁国。为了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燕伋日用衣襟撩土垫足登高以望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遂形成了一锥形土台,这个土台后世人称望鲁台或燕伋望鲁台。岁岁海棠落又开,年年燕子归去来。一挑土生万挑土,方有今日望鲁台。望鲁台现在已经成为千阳精神的象征,千阳文化的标志。

 

燕伋作为孔子高徒不可能不著书立说,可历史上偏偏没有留下燕伋的文字,最大的可能是秦国统一后,焚书坑儒,千阳又离咸阳近,官府及燕伋后人迫于压力把书烧光烧尽了。燕伋留下最感动人的话就是“横才不发有德之人”。望鲁台旁有一块乾隆二年的碑石,上刻《燕公故里歌》,是清人吴荫荣、南英甫步韩愈《石鼓歌》韵作。《石鼓歌》里有这样一句:孔子西行不到秦。这是历代研究燕伋的学者们的心声,为什么呢?只因渔阳有燕伋呀! 孔子对这个弟子是信任的,相信他一定会把儒家思想在秦国发扬光大。

 

燕伋辞世后,历代朝廷对其大加封赠: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玄宗封燕伋渔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燕伋千源侯;明追称“先贤燕子”。燕伋是孔子72贤人之一,位列14位。山东曲阜孔庙供有燕伋牌位和石刻像。燕伋是西秦大地上的文化传播者,是中华尊师第一台的奠基人,是千古流芳的先贤。他似一座丰碑,让后人景仰。

 

尊师重道、忠孝仁义是燕伋精神的核心。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燕伋把拜师作为道,把尊师作为经,把求师作为术,穷其一生,矢志不移,堪为楷模。燕伋铭记孔子的九思名言(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规范自己言行,忠心耿耿。62岁时,恩师仙逝,又守孝三年,孝行感天。

 

随着岁月的流逝,望鲁台渐渐被人们遗忘。民国十八年(1929),千阳县长张道芷(河南开封人)偶然转到荒凉的望鲁台,出于读书人的责任感,遂立碑“燕伋望鲁台”以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千古贤人的遗迹。

 

改革开放后,望鲁台被人们提起,源于1982年左右,一个日本代表团想到千阳参观望鲁台。鉴于望鲁台残破不堪、燕伋塾坛已成民宅,县里婉言谢绝。过了11年,1993年千阳县确定开发望鲁台、燕伋墓、青崖洞等旅游景点,因缺资金,一直搁浅。又过了5年,1998年,千阳人倪高峰(时任宁夏煤炭工业学校校长)个人捐资5000元作为修复望鲁台启动资金。这5000元酵母,促使由原县人大副主任张秋云牵头,以老干部为主,成立了千阳县燕伋望鲁台规划建设筹备小组,这个小组运行到2003年。发动群众捐资近10万元,先后建起了渔阳熟坛和燕伋雕像,编写了《燕伋望鲁台资料汇编》,举办了“燕伋望鲁台书画征集活动”。塾坛大门台阶一道为18级,寓意燕伋在这里设教18年,另一道为66级,寓意燕伋享年66岁。2003年千阳县成立了燕伋望鲁台景区管理处,县政府投资建成望鲁台牌坊、山门、燕伋祠。山门两侧楹联为“经纶满腹,尊师重教,业冠秦域称儒范;仁义立身,筑台望鲁,道传华夏属超贤”。撰写人为市政协原副主席崔志文。由著名书法家任步升题写。山门横额“燕伋望鲁台”五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吴三大题写。经过二十余年建设,望鲁台初步形成“一台一祠一坛一坊”的格局。

 

燕伋逝世后,安葬于老家古鲁家村,即现在的水沟镇寨子村。史载:自明代,学宪、按台等官员途经千阳,必备丰厚祭品,亲祀燕公墓。当时的墓园占地2亩,冢高5尺,周边有围墙,内有石碑、石柱。

 

目前,燕伋墓地有三通石碑出自清代。至今保存最早的墓碑为乾隆二年(1736),燕伋七十代孙燕起英、七十一代孙燕溢清在燕公祖坟立的碑。碑记中,介绍了燕伋生平,陈述了千阳县编著《三贤集》,谱写三贤曲、文武官员鉴赏表彰燕公等历史故事。碑记中还写道,燕公“其志不退,从游于风尘雨雪间,木铎道路为千秋,开长夜万世砥中流。其识力,岂居诸贤下耶!”

 

1999年适逢燕伋诞辰2540周年,清明节前千阳县对燕伋墓地进行了修缮,立石碑两通。时任县长岳春辉题写的“圣门先贤燕伋墓”石碑立于燕公墓前,碑阴有“重修燕伋墓碑记”;时任县委书记陈靖劳题写的“周先贤燕伋故里”石碑立于水沟镇街道,供游人赡仰祭拜。

 

为进一步弘扬燕伋,千阳县还成立了燕伋文化研究会,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千阳挖掘历史资料,参与研讨交流活动,以扩大燕伋对外影响。2011年9月,宝鸡市庆祝第27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在千阳县启动,尊师文化大典在望鲁台下隆重举行。千阳县还以燕伋之名命名学校、命名重点道路。尊师重教重在行动。千阳县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山区县办强教育,城乡教育设施一流、素质教育特色鲜明、职业教育全省示范,成为宝鸡教育的千阳现象。

 

2019年在燕伋诞辰2560周年之际,4月份千阳县推出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首演成功,先后参演第六届国际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节、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得陕西省政府颁发的“优秀剧目奖”。《望鲁台》编剧为曹禺戏剧奖获得者罗周。全剧六章:《辞归》《筑台》《辨银》《授业》《论道》《悟台》,借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例;一鲁一秦,一返一往,冷热相济,跌宕起伏。在创作编排上,从千阳走出的文化名人宋亚平给予了大力支持。同年12月份,千阳县举办了“燕伋诞辰2560周年暨燕伋精神研讨会”。

 

 

 

2022年10月21日上午,青年文化学者、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文化顾问、两汉三国文化推广大使、西部新闻网总编辑、资深传媒人张龙被聘请为“千阳县燕伋故里文化顾问”,张龙先生提出打造燕伋文化节,为千阳县燕伋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原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育林中将是从千阳走出的杰出人才。很荣幸在其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及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时,两次到宝鸡,参与了接待工作。张将军高中毕业回乡务农,1978年考取国防科技大学时,就担任了南寨乡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将军是典型的西府人,平易近人,不拿架子,礼数周到。

 

张将军是从千阳中学走出来的学生。千阳中学还出了一位名人,那就是臻于化境的中国画驴第一人----黄胄(1925-1997)。黄胄原名梁淦(gàn)堂,河北蠡(li)县梁家庄人,长安画派代表人物。1939年随母亲和姐姐从西安逃难到宝鸡,在民族企业家荣德生创办的宝鸡县私立惠工学校(十里铺中学)读书。因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获得“炎黄之胄”锦旗,遂改名黄胄,立志做有为的炎黄子孙。1941年到千阳中学教国画和音乐。因爱画毛驴,距离县城20余里的草碧镇仰塬村毛驴多,一有空闲,就住到仰塬村写生。黄胄在千阳所作的 20余幅水墨写生,是存世年代最早的黄胄作品,创作年代集中在1943年春、夏之际。近年来,千阳县充分挖掘黄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对仰塬村黄胄故居11孔窑洞进行了修缮加固,改造了闲置小学教室,建成可满足200余人的生活、学习需求的仰塬黄胄美术写生基地。基地的紫藤走廊、葫芦走廊、丝瓜走廊、葡萄园、毛驴雕塑等写生景观,深度还原了黄胄当年创作、生活情景,再现了一代国画大师真实生动、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在扶贫工作中,老是听到争当贫困户的不良风气。2018年在千阳检查扶贫工作时,就发现了一个不愿当贫困户的典型。在高崖镇走访贫困户时,人不在。在村里碰见1个残疾人在门前坐着,进家一看,他哥也是个残疾人,以为这家是贫困户,原来不是,不一会儿,村干部联系到他弟弟,经交谈才知,这家有7口人,1个老人,2个孩子,老大、老二是残疾人,弟弟俩口承包了140亩,种植玉米,弟弟觉得凭自己的劳动,可以养活两个哥哥,嫌当贫困户丢人。这种勤劳、善良、孝悌,才是燕伋遗风呀!

 

千阳人也传承了郭钦、段秀实忠贞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唐贞元三年(787),吐蕃大掠邑地,被驱丁壮者在安化峡西哭拜故乡后,赴崖谷而死者众(见《资治通鉴》)。民国期间,千余青壮年奔赴抗日战线,在中条山等战役中或建立功勋,或为国捐躯。

 

因地制宜兴产业

 

千阳苹果上了天

 

千阳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千河两岸、南北二塬的千阳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双手,一代接着一代呵护着自己的家园,耕耘收获、植树绿化、兴修水利、保护水土、发展蚕桑、培植果园,是这里的田野春如绿茵场,夏似百花园,土地丰厚的回报养育了千阳人的子子孙孙,他们以种田为本,耕读传家,使这里“西园夜雨红樱熟,南亩清风白稻肥”。千阳曾以出产石鱼、山药、桃花米、骨质算筹、书画用墨、透心红萝卜、桑茧久负盛名。

 

千阳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五”期间,千阳只布局了一个厂,宏声无线电器材厂,代号:4381厂,亦称宝鸡市171信箱。1970年开始修建,1972年竣工投入生产,主要生产电声设备。1988年被烽火无线电厂兼并。受宝鸡市水源地制约,千阳工业发展门槛高。千阳资源禀赋在宝鸡12个县区中,虽然不占优势,但千阳发展一直很平稳,不折腾,不冒进,一张蓝图绘到底,瞅准的事,一任接着一任,锲而不舍地干,终于水到渠成,开花结果,苹果、奶山羊、水泥、陶瓷、刺绣等产业,可圈可点。

 

千阳苹果的跨越式发展始于2012年。截止2020年底,千阳县矮砧苹果建园面积、苗木面积分别达到13万亩和3万亩,苹果产业总产值突破18.6亿元。走出了一条以“优质苗木、矮砧密植、格架栽培、水肥一体、机械作务”为核心内容的矮砧苹果发展的“千阳模式”。拥有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分拣线、气调库、果汁加工生产线,形成了现代果业全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开始跨省出国推广矮砧模式。先后荣获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苹果现代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全国现代苹果产业十强县等荣誉称号。千阳苹果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千阳红苹果、中国好苹果”品牌在全国打响。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等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了三个月,中秋节前安全返回是我国今年举世瞩目的大事。陕西华圣现代农业集团从千阳苹果基地选送的鲜苹果成为国内首次在太空即食苹果,打破了太空中只能吃冻干水果的现状。苹果的香味充满整个空间站,航天员们在失重状态下吃苹果迅速走红网络。网友们给千阳苹果送了个外号叫:飞天苹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接受央视新闻客户端采访时介绍,航天员在太空食用苹果,不仅因为它营养好,可以长时间保存,还由于苹果汁水较少,吃起来更方便。航天食品要求比较严格,能选上千阳苹果,说明千阳苹果绿色环保,品质上乘。

 

陕西是苹果大省。据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陕西苹果种植面积达930.27万亩,产量1185.2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世界每7个苹果、全国每4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陕西。在果业强手林立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千阳并不算苹果优生区,而是处在延安、渭南白水一带和咸阳北部等几大苹果优生区的夹缝中,千阳苹果之所以在夹缝中实现逆袭,主要得益于三点。

 

采用了新品种和新技术。品种上,避开了其他地方盛行的富士,选择了以嘎啦、早熟富士等为主的品种,使千阳苹果的上市时间更主动有利:在延安一带的红富士正式上市前,千阳70%的苹果已经完成采摘和销售。技术上,选用矮砧种植技术和篱架高密度栽培,较好地弥补了千阳与最佳优生区相比光照略微不足的资源短板,加之,草、畜、果形成的农家有机肥施用和光碳原浆有机肥推广使用,使苹果品质更好。目前我国90%果园为乔砧密植栽培,缺陷是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品质差。2003年我国开始引进苹果矮砧栽培技术模式,这种模式发源于欧洲,代表了世界苹果栽培发展方向。矮砧果树呈纺锤形,两头尖,中间挂果,便于机械化作业。千阳的实践证明,矮砧苹果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工,而且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

 

龙头企业带动及专家指导。为了减少农户风险,增强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千阳县先后引进了海升果业、华圣果业、大地丰泰、汇源果汁等企业先行种植示范。2014年看到海升矮砧苹果示范园实现了“当年开花、两年挂果,三年丰产”,千阳果农才下决心挖掉乔砧老苹果树,栽上了矮砧新苹果树苗。龙头企业另一个优势就是品牌培育、价格主导,其示范苹果园取得了欧盟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千阳苹果在外交活动、“九三”阅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频频亮相。现有的13万亩苹果园,企业与农户各占一半。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丙智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常年在千阳的田间传经送宝,培训技术骨干,引进龙头企业。李教授被评为“感动千阳人物”“最美宝鸡人”。

 

政府持续推动。县里除了果断决策,把好方向外,成立了苹果办,为企业、为果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千阳县从2019年开始评选千阳苹果师傅。千阳苹果师傅主要解决果农在果树种植、果园管理及果业销售等方面的难题,已成为种植苹果的土专家和行家里手。

 

莎能奶山羊(简称莎能羊)原产于瑞士莎能镇。因体型大、产奶量高享誉世界。从1972年千阳县水寺沟种羊场接收宝鸡市柳林滩国有农场(地处眉县,为西北农学院代养莎能羊)84只莎能羊进行养殖繁育推广到现在近40年了。当时,谁要这批羊,财政拨款3万元,千阳县就奔着这笔钱,要来了这群羊。1973年从“牛棚”出来西北农学院刘荫武教授,在千阳找到心心挂念的莎能羊后,就与千阳结下了羊缘,多方争取试验项目和经费,指导千阳县搬迁种羊场、建设奶粉厂。1984年地处曹家塬的千阳县种羊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莎能羊良种繁育场,并更名为“西农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场”。1985年千阳县奶粉厂正式投产,生产“飞天牌”奶粉。从此,“奶羊在全国,种羊在千阳”被业内广泛认可。2018年第二届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良种基地建设高峰论坛在千阳县举办,国际奶山羊协会主席胡安卡博特为千阳县颁发“世界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牌匾。2020年千阳县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入选上合组织农业实训基地。

 

陕西也是奶山羊大省,业界已形成了“世界奶山羊看中国,中国奶山羊看陕西”和“陕西奶山羊,中国羊乳领头羊”的共识。长期以来,千阳莎能羊主要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产业一直徘徊不前。为借鉴龙头企业推动苹果产业的经验,使奶山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效应,今年年初,千阳县与正大集团签订了11亿元奶山羊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标准化羊舍、乳品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育种研究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千阳县奶山羊存栏将达到5万只,并形成产、供、销、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许多人根本想不到,5~6亿年前千阳地处汪洋大海之中,而且海水还挺深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沉积了巨厚的碳酸钙,也就是现在开采烧制水泥的石灰石。与渭北礼泉、耀县、富平、白水、蒲城一线的石灰石属于同期产物,其里边含有像铅笔画的一样的笔石化石。大概过了2~3亿年,这里抬升,成为陆地,河流湖泊遍地,植被发育,残骸堆积,如同山西、陕北、铜川、陇县等地一样,后经地面沉降,压覆变质慢慢形成了煤层。再到1亿多年前也就是恐龙时代,这里又变成湖海环境,千阳岭出产的狼鳍鱼化石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生物。

 

石灰石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千阳县对石灰石的开发利用始于1970年建县水泥厂。主要生产“千岭牌”水泥。1979年、1987年,先后又建了雪山(水沟)水泥厂、红峰水泥厂,生产“燕伋牌”“千河牌”水泥。由于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经营不善,2010年前不是停产就是关闭。2001年为水沟镇招商的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阳水泥厂因资金不足,拖了8年,一直未建成投产。2009年千阳县成功招商500强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投资20亿接手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千阳水泥项目,这是千阳有史以来的最大一笔投资,是海螺集团在陕西建的第一个水泥厂,2010年11月8日,一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开工点火,日均产熟料5500吨,水泥5000吨。千阳海螺水泥厂一直把绿色环保放在首位,首家获评全国绿色工厂企业。千阳海螺水泥厂一投产就成了千阳县当仁不让的利税大户。

 

千阳陶瓷产业2006年起步,2007年建成建筑陶瓷产业园区,经过十多年发展,陶瓷产业已突破多重瓶颈,逐渐从粗放型向现代化、精细化、个性化转变,迈向“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千阳县陶瓷工业园生产的高档内墙砖产品占领了西北市场80﹪以上的份额,产品辐射西北五省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山西、河南等地。该产业园不但是全省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聚集地,而且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西北建筑陶瓷产业集中区,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园区的钛合金企业因其科技含量高,在钛业也小有名气,钛程金属成功登陆美国纽约纳斯达克时代广场,上榜央视品牌。园区经济已经占到了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中的90﹪以上。千阳县连续四年荣获“陕西省工业增速前十名”。2017年和2019年,分别荣获“陕西省新型工业强县”荣誉称号。

 

刺绣是西府妇女基本功,是“母亲艺术”,母传女,婆传媳,代代相传。刺绣是个功夫活,也是人面前的活。过去,谁家娶新媳妇了,男人看热闹,妇女则主要看门帘、窗帘、被单的绣功如何。从绣功、图案就可以判断这家媳妇的功力和眼头。千阳人好守祖业,男耕女织,怕远离,因而,一些传统的习俗在千阳传承的更原汁原味。刺绣依然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家庭妇女依然喜欢在门帘、窗帘、被单等家庭用品上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2004年,千阳县南寨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同年,千阳县被命名为“陕西民间艺术刺绣之乡”。2008年千阳刺绣的制作工艺也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宝鸡,千阳刺绣产业发展是最好的。截止2020年底,千阳刺绣已形成布制品、编织品等3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建成了秀萍刺绣专业合作社等21个刺绣专业合作社,从事刺绣制作的妇女已达到1.2万余人,年制作、销售工艺品200多万件,刺绣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6800多万元,刺绣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千阳刺绣继承了传统的西府刺绣,造型、色彩大胆夸张,题材多以虎枕、镇宅虎、镇宅狮、五福捧寿等为主,意在祈福迎祥。刺绣手工艺品,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造型严谨,色彩热烈喜庆,形象鲜明、生动。最为可贵的是千阳刺绣从品牌创建、专利申报、非遗申请、到质量标准体系构建,路子迈得稳健,有自己独到的特色,从理论上,与高校联姻,突破了刺绣技法和工艺;从实践上,富含陕西元素的青铜器、千阳苹果、百花帐、唐装四件套等一批高端绣品,既吸取了湘绣、蜀绣、苏绣技艺精华,又突出黄土高原本土特色,与时俱进,特色明显。以王秀萍、杨林转、王海燕、李慧莲、李银惠等为代表的刺绣工艺大师带领7000余名绣娘,靠自己的灵巧双手勤劳致富,顶起了半边天。大型精品刺绣《丝绸之路》《清明上河图》在业内影响较大。

 

不堪回首四里半

 

续写新史勇夺冠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发展有高潮,有低谷。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发展亦如此。老一辈千阳人或对千阳历史比较熟悉的人肯定知道,明清时期是千阳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干旱、水灾、蝗虫、地震等自然灾害多,民不聊生,县将不县,“千阳县,四里半”,是千阳人的痛。嘉靖二十七年(1547)那场洪水对千阳来说是致命的一击,此后100余年,千阳始终没有缓过神来。

 

清顺治七年(1650),江苏江都县进士王国玮出任千阳知县,朝庭就赋予王国玮“行取去”(即兼有县置保留或裁舍的权力)。王知县上任后,按册点审户口,仅存363户, 1503人,原来15里的县竟不能编满5个里。最后,王知县把顺化里、洁白里合为一里,加上尊敬里、仁孝里、和睦里凑成四里,另外,将旧卫所编为半里。这就是“千阳县,四里半”的来历。在给朝庭的《攒里奏报》中,王国玮指出:“念千阳为一文化古县,遂呈请保留县置,豁免田粮,招抚流移,缩编里甲,恢复生产。”乡、里、党的含义与现在的镇、村、组一样。实行乡、里、党管理体制是从唐朝开始的。清朝时,1里约有100-110户。乡里乡党的口头语源于此。

 

王知县是个文化人,到千阳看到民不聊生,以七律《初到千阳有感》感慨:“群壑奔流听若轩,四山荒合暮云横。初呼关卒惊排闼,宿逋耕夫畏入城。墨洞烟销唯虎啸,陇头信断不闻鹦。兴怀抚字心徒切,渐愧当年弦诵声。”政局一稳定,便试图从地方志书中了解县情,寻遍书坊楼阁,一无所获,便下决心编修千阳县志。3年时间访遗址、询故老、采旧闻,终于编成千阳县历史上传承下来最早的第一本县志。记载了从西汉高祖二年(前205)至清顺治九年(1652)千阳历史。因“石门延月”是当时千阳八景之一,采用的史料多来自民间口口相传,便取名《石门遗事》。大石门在建国后修建千河大桥时被毁。

 

也许千阳有这段断志的痛楚,至后,千阳历任官员对修志比较重视。到现在为止,千阳共有八部县志。第二部是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千阳知县吴宸梧(江南宜兴岁贡)在增补《石门遗事》基础上修订的《增补石门遗事》;第三部是清道光年间千阳知县罗曰璧(云南景东厅举人)组织编撰的《重修汧阳县志》。是千阳历史上第一次称作“志”的县志;第四部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千阳知县焦思善(直隶长垣举人)组织编撰的《增续汧阳县志》;第五部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千阳知县李嘉绩(四川成都监生)编撰的《汧阳述古编》。这本志书选载《史记》《陕西通志》《燕氏宗谱》中关于千阳“三贤”之一燕伋的生平事实,为后人传承、研究燕伋精神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第六部是1945年千阳县参议会委派赵和甫主持编纂的《汧阳县志》(草稿)。这是千阳人第一次写千阳史;第七部是1991年出版的《千阳县志》。记述了汉高祖二年(前205)千阳设县,至1987年两千多年千阳的发展历史;第八部是2019年出版的《千阳县志(1988一2010)》。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版《千阳县志》是宝鸡各县区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得到了省市志史界的一直好评。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于希贤认为:《千阳县志》入志内容精选,文字记述惜墨如金,质量上乘,《千阳县志》仅55万字,是我见到的新修志书中最少的一部。但其水分较少,信息量大,入志内容精,事例典型。《千阳县志》据事直书,志载了很多真实可信,感人至深的史实资料。例如,启文小学“五家店”破“四旧”、“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三、五、六”学习班、“四反三保卫”“文革轶事”等等。

 

回地方工作10年,去千阳也比较多,总感觉千阳人有一种孺子牛的品质,做事沉稳不张扬,把事交给千阳人放心省心,上级有什么检查,安排到千阳,也安心。今年是牛年,天时地利人和,千阳县赢来了高光时刻,三次在人民大会堂领奖。2月25日张家塬镇宝丰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是千阳县建国以来表彰档次最高的荣誉。6月29日时任县委书记何玲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全国共103人,陕西省4人,2015年全国第一次表彰102人,陕西4人,何玲书记是宝鸡唯一一个受全国表彰的县委书记。6月30日宝丰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1年全国党的基层组织436万个,全国表彰了499个基层党组织,陕西省14个,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党支部是宝鸡唯一一个受全国表彰的基层党组织。

 

因工作关系见证了宝丰村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嬗变过程。2012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2013年到千阳县检查调研,去的第一个村子,就是宝丰村,同样的巷道硬化项目、同样的资金,刚从副镇长位置下派到宝丰村任党支部书记的张永刚,硬是带着村民、租用搅拌机,比别的村多打出两条巷道。宝丰村的发展是从2016年被确定为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开始的,张永刚在西农学的是果树专业,千阳县的主导产业是苹果,选的试点项目是矮化自根砧苹果优质大苗繁育,试点资金200万元,注入库区移民补助资金85万元,搭载60户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30万元,2017年树苗卖掉后,纯利润200万元。张永刚刚上任时,宝丰村帐上只有37.8元,这200万元利润是宝丰村第一桶金。宝丰村成功的经验是有一个好的领头雁,选对了产业。宝丰村最大的变化是农民在门边头找到了尊严,许多外出务工的、大学毕业生回村了,村子人气越来越旺。

 

周末闲着没事,也老爱到千阳转一圈,不只是想在千湖看一眼朱鹮,在小吃街咥一碗大肉泡馍,更喜欢到千阳的农村走一走,翻沟越岭,看一看错落有致的梯田,吸一吸泥土的芳香,有时,也停下脚步,与在苹果地里成群结队劳作的村民交流互动一下,与门前晒暖暖的老人拉拉家常。觉得千阳的农村有人气,农村更像农村,千阳的美丽乡村没有大拆大建,绿化也大多是乡土树。走进小村,几代的房子并存,街道干干净净,虽然人少,但朴素宁静,自然本色依旧,是捡拾乡愁的好地方。

 

前几年去千阳,可能是为了加深来宾对千阳的印象,千阳的领导总喜欢用“两个万分之一”来介绍千阳县,的确,全国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千阳县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2010年全国13.4亿人,千阳县总人口132806人(《千阳县志》1988-2010年),面积和人口正好约占全国的万分之一。可能是统计口径不一致,千阳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23949人。第七次人口普查千阳县总人口为99510人,人口下降率20%,在宝鸡各县区处中游,首次跌入10万以下人口县。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宝鸡市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除麟游县、眉县外,千阳县同其它县区一样,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活跃地区和城市集中的趋势更加凸显。

 

宝鸡四区八县,农业产业做得最好的当数眉县猕猴桃和千阳苹果,眉县靠猕猴桃留住了农民,减少了人口的外流,但愿千阳以苹果为主的各项产业蒸蒸而上,农村人回流,等第八次人口普查后,千阳县领导给外地人介绍时,又可以骄傲地说:千阳县面积和人口占全国各万分之一。

 

千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唐代诗人韦庄赋诗赞日:“汧水悠悠去似絣( bīng ),远山如画翠眉横。”千阳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著名作家李沙铃给千阳留下了“一千个太阳照人间”的墨宝,增添了这块热土的神奇性。一个产业强、百姓富、山水秀、人文美的绿色幸福新千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西府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方言之一,曾经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西府方言来读,才算是标准读音。宝鸡著名音乐人左东有一个愿望,就是创作一组“宝鸡人的歌”。2020年他创作的第一首歌就是《千阳千千阳》《闲谝千阳》就以《千阳千千阳》的歌词作个结尾。

 

秦岭山尖放眼往北望,

 

渭河水它自西向东淌。

 

栈道你明修,暗度我陈仓,

 

始皇他达跟我是乡党,

 

八百里秦川千水它在西,

 

山南水北千阳是我故里。

 

望鲁台,冯家山,我吼一声秦腔,

 

生我养我这就是我家乡

 

一千个太阳,有一千道光芒,

 

千阳千阳千阳千千阳。

 

背起了行囊,我归心有方向,

 

千阳千阳千阳千千阳。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